原文: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文/爱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欠酒钱时间很平常的事,可人活到七十岁却古来少有。养儿子是为了预防日后衰老,积蓄粮食为了防备饥荒。理家主事之后才知道钱财来之不易,生儿育女之后才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在有吃穿的时候想到没有吃穿的日子,别等到没有的时候才想念当时的好日子。
从"人生七十古来稀"到永恒的生命智慧:论中国人应对不确定性的生存哲学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段流传千年的民间智慧,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凝聚着中国人应对生活不确定性的生存哲学。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看似"过时"的智慧?
图片
当我们被消费主义裹挟,被即时满足诱惑,被"活在当下"的口号迷惑时,这些古老的格言恰如一剂清醒药,提醒我们:人类面对的基本生存挑战从未改变,而祖先们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教训,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北宋年间,开封城内有一富商姓李,家财万贯却极其吝啬。每逢灾年,粮价飞涨,他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囤积居奇,高价售粮。其子李贤屡劝父亲开仓放粮,接济乡里,李父却训斥道:"你懂什么?'积谷防饥'乃古人明训,我辛苦积攒,岂可轻易与人?"有一年,黄河决堤,开封大饥,饿殍遍野。愤怒的灾民冲入李家,抢光了所有存粮,李父在混乱中被踩踏致死。临死前,他才明白"积谷防饥"的真正含义——粮食固然要储备,但更要在危难时懂得分享,否则囤积再多也难逃厄运。李贤继承家业后,谨记父亲教训,每逢收获季节必留三成粮食作为储备,遇到灾年则开仓赈济,与乡邻共渡难关。后来金兵南下,开封城破,正是那些曾受李贤恩惠的百姓冒险将他一家藏匿,保全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积谷防饥"不仅是对物质的储备,更是对人情与人性的投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存智慧。
图片
"养儿防老"四个字背后,是中国人对代际传承的深刻理解。明末清初,江南才子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处斩,临刑前他最痛心的不是自己将死,而是无法奉养年迈的母亲。在给儿子的遗书中他写道:"吾儿切记,孝乃百行之首。汝祖母年迈,汝当代父尽孝,晨昏定省,不可懈怠。"金圣叹的儿子金雍牢记父亲遗训,精心侍奉祖母直至终老。这个故事揭示了"养儿防老"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密码——它不仅是一种养老保障机制,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传递,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责任托付,也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情感回馈。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今天,我们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当我们将生育仅仅视为个人选择时,是否正在消解这种延续千年的生命契约?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这两句谚语道出了认知与实践之间的深刻鸿沟。唐代诗人孟郊五十岁才得子,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年轻时他曾埋怨母亲管束太多,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那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孟郊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许多道理,非亲身经历不能真正领悟。现代社会中,我们习惯于通过书本和网络获取知识,却往往缺少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生活历练。当我们抱怨父母唠叨时,可曾想过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那个唠叨的人?当我们指责老一辈思想保守时,是否意识到有一天我们也会被新一代视为"过时"?
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故事完美诠释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深刻含义。陶侃出身寒微,年轻时做过管理鱼塘的小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去一罐腌鱼,母亲却原封不动退回,并附信说:"你身为官吏,以公物赠我,非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增加我的忧虑。"陶侃羞愧不已,从此严于律己。后来他官至高位,仍保持节俭习惯,命人每日将百块砖早晚搬运于斋内外。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陶侃的"运甓"精神,正是对"常将有日思无日"的最佳实践——在安逸时不忘艰难,在富足时保持警惕。
图片
回望当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些古老的生存智慧是否已经过时?我认为恰恰相反。美国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个人的未雨绸缪与长远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养儿防老"提醒我们家庭支持系统的重要性;"积谷防饥"教导我们储蓄与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当家才知盐米贵"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敬畏;"常将有日思无日"则培养我们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家庭结构和代际传承的稳定性。"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精髓,正在于将个人置于家族与社会的连续体中思考问题。我们储蓄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我们养育后代不仅出于爱,也出于对文明延续的责任;我们节俭不仅因为资源有限,更因为明白万物有度。
站在21世纪的十字路口,我们或许应该这样重新诠释这些古老格言:"养儿防老"——建立多元的养老支持网络;"积谷防饥"——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风险防范;"当家才知盐米贵"——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资源的珍视;"常将有日思无日"——保持危机意识,避免过度消费。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历史的价值不在于我们知道过去,而在于我们通过过去更好地理解现在,并更明智地面对未来。"
从"人生七十古来稀"到"百岁时代"的到来,变的是寿命长度,不变的是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从"积谷防饥"到现代理财规划,变的是工具手段,不变的是对未雨绸缪的重视;从"养儿防老"到多元化养老模式,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老有所养的期盼。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将继续指引我们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图片
我是爱萍,关注我#公众号:星儿爱读书,一起品读一本好书,顺境时给你清醒 ,迷茫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 ,追梦时给你力量 。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辉煌优配-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股票账户开户-在线股市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